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發帖

人之气的探索

人之气的探索(修改稿)
     题要: 怎样才能养育好关系到生命的这口气。
   
   人活在这个世上就凭着一口气,如果这口气断了,生命就停止。由此可见:这口气至关重要。
   那么怎样才能保护、养育好这口气是人类的头等大事。
   首先应了解这口气是怎么来的?是从元气而来。
    何谓元气,《说文解字》曰:“元,始也,见《尔雅·释诘》。九家易曰:“元者,气之始也。”可见元气即原始的最初的气。
   它是怎么产生的呢?是宇宙之气,即宇宙大爆炸出现的“混沌”状态为气,这种气不停地运动变化。《素问•天元正纪大论》,该篇首次提出太虚“天真元气”是万物本源的哲学概念。《难经•十四难》说“脉有根本,人有元气,故知不死。”强调若病人脉象有根,就证明元气尚未大伤,那么,就没有生命危险,说明了“元气是人体生命的根本之气”。王充在《论衡·言毒》中说:“万物之生,全禀元气”,《春秋·繁露》也指出:“元气者万物之本”。并把元气说发展为“元气自然论”,认为天地间万物都是由元气自然而然地构成的。
   元气虽然是万物产生的本原,是无形的运动不息的微小颗粒,但必须首先聚变成“精”之后,才能形成有形可见的万物。正如《管子•心术下》所说:“一气能变曰精”。
  《素问·至真要大论》曰:“本乎天者为天气本乎地者为地气”。这也就是说:气中“清阳者,薄靡而为天;重浊者,凝滞而为地”在天为阳在地为阴。
   宋人张载和17世纪的清人王夫之在吸取了元气是物质本原,元气运行导致万物生灭的思想基础上,对元气作出了更深入的论说。认为阴阳两种气充满了宇宙空间,除此之外,宇宙中再没有其他东西。在地球上人类来说,元气的运行成为精,男女交媾后才能够繁衍出子孙后代。中医在长期的医疗的实践中对元气、精又有新的认识,金人李东垣在《脾胃论》中指出:“真气又名元气,乃先身生之精气也,非胃气不能滋之。”不但说明了元气是先天之气,也指出了元气需要后天脾胃之气的滋养才能保持充盛。明人医家张景岳对元气又有新的见解,他在《景岳全书•传忠录•命门余义》说“命门为元气之根,为水火之宅,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明确指出,命门是元气产生的根源,是人身水火之宅。《类经附翼•求正录•真阴论》又说:“命门之火,谓之元气,命门之水,谓之元精。”指出命门之火指的就是元气,命门之水指的就是元精。
  中医便是通过阴阳二性的推动而浮沉、升降、动静的藏象学说来辩证论治疾病的,也有通过六经、卫气营血、三焦的辩证论治的,然而最能直接体现元气信息的是五脏六腑的藏象学说,如五脏为阳六腑为阴,心主神、肺主魄、肝主魂、脾主意、肾主志、、、、、、
   
   中国古代的这种元气学说给一些科学家在研究元气中提示了许多启示。        目前,科学家最新研究揭示:当宇宙大爆炸之后的3分钟内,氢、氦等物质将聚集在一起,在聚集过程中通过核聚变反应产生了恒星,而在聚集过程中通过核聚变反应,恒星又产生碳、氧、镁、硅和其它形成行星和原始生命的原物质。在在星际的这种演化中,某些生物单分子,如氨基酸、嘌呤、嘧啶等可能形成于星际尘埃或凝聚的星云中,接着在行星的表面的一定条件下产生了象多肽、多聚核苷酸等生物高分子。通过若干前生物演化的过渡形式最终在地球上产生氧、水形成了最原始的生物系统,即具有原始细胞结构的生命。至此,生物学的演化开始,直到今天地球上产生了无数复杂的生命形式,如植树、动物、人类。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日前公布了来自大型强子对撞器(LHC)的重要数据,显示出希格斯玻色子(Higgs boson)。这种粒子具有元气的信息,其质量、能力强大无比,可以演化为万事万物。故有人也称为“上帝粒子”。人类通过阴阳交配,即男女的交媾、繁殖,产生了一代又一代,直至现在、未来。        这种希格斯色子既然是“元气者万物之本”、“万物之生,全禀元气”、具有元气的信息,在古人那个时代科技不具备的条件下,只能笼统地称之谓“元气”。                                                                    元气在地球上,由于环境的不同产生了无数复杂的生命形式,在人类传宗接代时也应具有元气的信息可遗传给下一代,这样人类也就有了不同的种族,黄、白、黑、棕色的人,不同的智商、各种各样的性格、疾病、、、、、、

    关于元气学说,今人王锡民教授从现代系统科学角度概括性地给元气下了一个简明的定义。    人体元气的本质:是人体整体生命系统中基因程控信息、物质和能量三者合一的功能体系,是物质、能量、信息和整体功能四者的高度统一。元气可简称为“人体生命功能”,是人体细胞的功能表现,故具有先天遗传信息的属性。    王锡民教授又用现代西医学解释:人体元气包括中枢部分的命门元气(原气)和外周部分的五脏之气。    人体“元气”的本质:元精是指人体一身所有脏腑、组织的“活细胞”,那么,元气就应该指人体一身所有脏腑、组织活细胞的功能。换言之,元气作为人体一身所有活细胞的功能,就是指人体整体系统层次生命活动总体功能的高度概括。    人体“命门原气”的本质:专指下丘脑自主神经-内分泌联合中枢的全部细胞的调控功能。简称为“下丘脑自主神经-内分泌联合中枢细胞的调控功能”。    人体“五脏之气”的本质:就是指“五脏子系统所属一切器官的细胞功能”。也就是说,心气指心脏子系统所属器官的细胞功能;肝气指肝脏子系统所属器官的细胞功能等,以此类推。
    了解了这口气是怎么来的,便能够找出养育好关系到生命的这口气了。
    我们不妨将人比作一棵树,树的根茎是五脏六腑,枝叶是经脉。若枝叶不能吸收空气、日光就会叶落枝枯,根茎不到土壤、水份、肥力以及枝叶的营养也就干枯而死。可见树只有在天、地之间才会生存、发育、成为一棵茂盛的大树。
    人的五脏六腑与经脉的关系也须如此,否则就得断气死去。
  按照中医天、地、人合一的观念,呼吸空气,吃五谷杂粮,调理五脏六腑,促进经脉的循环,尤其是呼吸外界空气的肺、由气化成水谷精微的脾,以便养育肾中的元精,脑腑中的元气、、、、、起码得做到;
  选择一个空气新鲜的绿化、阳光明媚的环境居住。
  二、吃五谷杂粮、蔬菜、水果富有营养的食物,杜绝有害的食品。
  三、保持良好的心态,少欲、知足、宁静、不做亏心事,常怀喜悦之心。
      还可以用中药对症补元气,如人参大补元气、、、、、、请阅拙作《人之元气的探讨》一文。
    为了养育好元气,还需要:点穴按摩,《诸病原症候论》的养生导引法,将身上的经脉、穴位疏通,打坐练习吐纳气息之功,使得元气能够畅通无阻,得到养育。
      一、点穴按摩:
    天热选室外,天冷在室内。
    准备一柄橡皮头锤子、能半坐半躺的椅子、坐塾。
        1、三指开百会、四聪穴。
   据智能医学的创始人郭志辰大夫临床实践和修炼揭示:点百会能量冲击头顶,会阴的能量很迅速的向上升腾。这就是佛教里面的“灌顶”的原理。    手法:1、中指压百会、食指压上聪、无名指压下聪,逆时针按摩36次再顺时针36次;中指压百会、食指压左聪、无名指压右聪,逆时针按摩36次再顺时针36次;然后手心按百会左、右按摩托36 次后,用中指轻轻点百会,似触似离99次。
        2、按摩双侧头维、风池及大椎穴,先逆时后顺时针各36次。
        3、双手掌做疏头洗脸动作36 次。
    下述按摩的穴位都是先逆时后顺时针。做胸腹部按摩时须半坐半躺在椅子,或床上被堆上。
        1、膻中、内外关(可用拇、食指按内外两穴位)合谷36次。
        2、从膻中起用手掌大鱼际肌向下按摩到丹田穴位下面36 次。
        3、由肚脐为中心,用手掌按摩由内向外则逆时针36 圈,然后顺时针36 圈。
          4、双手指由上而下叩击腹部36次。然后双手掌重叠压住丹田穴位上下叩击72次。
    用橡皮头锤做养生导引法,捉橡皮头柄从大椎到长强穴位轻轻地叩击36次,然后沿脊梁大椎穴位旁开二寸,由上而下对脏腑俞穴,先左后右各叩击36次。
  1、两手指按摩两腿足三里、三阴交穴位,先逆后顺各36次。              2、两手大拇指压住涌泉穴,其余四指头插进行间、太冲穴位上,先逆后顺按摩36 次。
  3、两手食指甲尖掐住至阴,一定要掐痛穴位,先逆后顺按摩36次。      4、锤打腋窝、肘窝、{月国}窝
  点穴、按摩、叩穴位不仅能疏通气道,还能清除体内的毒物,经常点膻中按摩可排出浊痰,叩击腋窝、肘窝、{月国}窝可排全身毒物、、、、、、
  二、打坐即坐禅:
    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双盘、单盘、散盘,坐塾后要注意坐的恣态,右手掌放在左手心向上迭安于丹田穴位上,将身前后摇动数次,吐出浊气,空气由鼻吸入,头须自然正直,微微闭眼,合唇,舌抵上腭,不要靠椅子上。然后静下心来,自然呼吸,意沉丹田。通过调气、调心、调身,调通五脏六腑与经脉沟通,增强体质益寿延年。
  坐禅是佛教、道家给我们提供的宝贵养生方法。如数呼吸的次数、念字、念咒、念佛号等等。
  数呼吸的数目,切记,不可在打坐时提问题,以免影响转移世事习俗杂念,好集中精力修持。
  念字,可通过发声、振动、激发身体各个部位、器官的细胞:
  1——嗓子 2——心脏 3——胸部 4——食道 5——胃部 6——肺部
  7——两肋 8——肚脐 9——丹田                                      念“吹”字可激活肾;念“呵”字可激活心;念“嘘”字可激活肝;念“四{口西}”字可激活肺;念“呼”字可激活脾;念“嘻”字可激活三焦。    根据个人情况可编出一组数码念。郭志辰大夫编出一组3396815数目可以激活全身的细胞。如若脏腑有病可选择“吹”、“呵”、“嘘”、“四{口西}”、“呼”
“嘻”。
   念佛号:“南无阿弥陀佛”念南无可激活头脑、阿弥可激活胸中、陀佛可激活腹中各个器官的细胞。
   念咒,藏密宗中念咒:“嗡、嘎、吽” 可激活头、胸、腹部器官的细胞。
   六字大明咒 :“唵嘛呢叭咪吽” 六字汉语拼音注音:唵(ōng)嘛(mā)呢(nī)叭(bēi)咪(mēi)吽(hōng) 可激活各器官的细胞。
   念数、字、咒、佛号是用元气,激活、增强五脏六腑的功能呼吸空气,沟通经脉达到吐故纳新,维持生命。
    根据现在科学家观测打坐时的身心反应,日本的医学博士长谷川卯三郎(HasekawaUZaburo)所著《新医禅学》(Shinizengaku)中的报告,提出了坐禅的十二种功效,治十二种疾病:
  (1)治疗神经过敏症
  (2)胃酸过多及胃酸过少症
  (3)鼓肠疾
  (4)结核病
  (5)失眠症
  (6)消化不良
  (7)慢性胃下垂
  (8)胃、肠的Atonie
  (9)慢性便秘
  (10)下痢
  (11)胆结石
  (12)高血压
    日本京都大学KyotoUniversity心理学教授佐藤幸治(SatoYukimasa)博士所著《禅のすすめ》(ZeoNosusume)中的报告,坐禅有十种心理方面的效果:
  (1)忍耐心的增强。
  (2)治疗各种过敏性疾患。
  (3)意志力的坚固。
  (4)思考力的增进。
  (5)形成更圆满的人格。
  (6)迅速地使得头脑冷静。
  (7)情绪的安定。
  (8)提高行动的兴趣和效率。
  (9)使肉体上的种种疾病消失。
  (10)达到开悟的境地。
   有这么多的好处,只要坚持修练,足可延年益寿。
  尽管有这么多的方法,可是修持起来就感到难了,主要是你那个“心”做不了做主,心念纷杂、心烦意乱、心浮气躁干扰得静不下心来,因而好多人产生畏难情绪就放弃了。
  这是因为我们从出生以来,所学到的知识,看到的人事、世事现象深深地在大脑皮层里留下痕迹,对于念数、字、咒、佛号半信半疑,或是被眼下的烦恼纠葛在心,于是乎杂乱念头纷纷冒来出打扰之故。
  人生在世,面对三灾六难(气候变化、地震、人祸{党派、个人利益、引起的纠纷、战争等},为了生存的需要,诸如对财产、权力、色情、名誉、争气、嗜好{烟、酒、吸毒、赌博等})的贪、嗔、痴引起的烦恼太多了,这个“心”哪能静下来打坐?
   面对这种现实,应根据自己的情况,在满足基本物质生活的基础上,能正确认识“三灾六难”,力戒贪、嗔、痴,对事对人能做到平心静气时,再打坐“调息、调心、调身”修练,方可静下心来修持。
  如坐久了,可站立、选择右侧卧位按摩,还可以在散步时念咒、念字、念咒,调摄身心,只要持之以恒,每天修练1——2次,保持五脏六腑的气血与经脉畅通就会养育好你那口气了, 达到寿终正寝。
   不信?你看当代好多得道高僧、学者,如虚云法师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寿命达到120岁世界寿星、南怀瑾先生享年94岁,净空法师(生于1929年——至今仍在讲经)他们悟出宇宙、人生真相之后,弘扬佛法,纵谈世界大事,祈求和平,议论人生,提倡和谐,讲得头头是道句句在理,令人敬服。据《佛学八识四智的现代科学观图示》,好多高僧的脑电波与常人的不一样,有的提高到δ波和β波显示出大智大慧的功能。
   尤其是有些高僧圆寂后遗留下五颜六色的舍利子,科学家承认不是矿物质,至今揭示不出谜底。我曾在本县东关街成居士家里叩拜过玄中寺西源法师洁白的舍利子。以个人之见:大概是元气转变为元精,由元精聚合变成的有形物质吧?要不,没有念过佛号、念过咒的平常人不会有舍利子。

  毋庸置疑,用“天、地、人合为一体”的观念,按摩疏通经络,修练吐纳气息之功,促使五脏六腑的气血通畅经脉,只要持之以恒,保护、养育住元气,何愁保不住你身上关乎生死的那口气嘞。
     欢迎大家质疑、提问、讨论,指导。                        
                           
                         陈有唐 改写于已丑年正月 时年七十五岁

补充:
在23行下面,即《类经附翼•求正录•真阴论》又说:“命门之火,谓之元气,命门之水,谓之元精。”指出命门之火指的就是元气,命门之水指的就是元精。后面加一段:
  《黄帝内经素问集注·脉要精微论》说“诸阳之神气,上会于头,诸髓之精,上聚于脑,故头为精髓神明之府”而施神机于周身,则有精、气、神也。因而李时珍提出“脑为元神之府”。
  因而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定义如下:元气。英文名称:primordial qi 。其他名称:原气 。定义:禀于先天,藏于肾中,又赖后天精气以充养,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与原动力,主要功能是推动人体的生长和发育,温煦和激发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                          这充分说明元气乃是维持生命的根本动力
    中医便是通过阴阳二性的推动而浮沉、升降、动静的藏象学说来辩证论治疾病的,也有通过六经、卫气营血、三焦的辩证论治的,然而最能直接体现元气信息的是五脏六腑的藏象学说,如五脏为阳六腑为阴,心主神、肺主魄、肝主魂、脾主意、肾主志、、、、、、
   中医所以能从古流传至今,其治病所用的四气、五味之药,用天的气,地生的药,合乎上述道理,是从“天地人合一观念”出发的。余曾从这一观念出发发表过一篇《人之气的探讨》以中药调理五脏六腑的文章,但还不够。《诸病源候论》好多疾病后面均有养生导引法,(按摩)、点穴(针灸)法,我们应该引用、配合药物治病,将这些祖先留下的治法继承发扬下去。

TOP

根据《生命终极之门》学者李卫东对《黄帝内经》的研究认为:
1、中医学的核心并不是我们的肉体,而是藏象生命体。我们与藏象生命共同使用着一个躯体,肉体只是藏象的工具和载体。
2、宇宙的深处诞生了某种不可实证的生命形式,它们存在于星际与星际之间温度较低的虚空中,以宇宙生命素作为自己的能量来源,在近百亿年的进化个,它们具有了极高的智慧。
3、其中的一支来到地球.它们选择地球上一种杂食性灵长类动物,并潜入其中寄居,将自己的触角演变成了经络,将自己的主体演变成一种新的生命形式——藏象生命体。
4、藏象生命体包括五脏、阴阳、五行、经络。阴阳是框架、五行是关系,五脏、经络是实质。
5、《灵枢.天年》“人生十岁五脏始定,气血已通.......百岁,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人活天年(120)岁首无天之精已耗尽。藏象系统离去.......
    那么,《人之气的探索》(修改稿)中关于元气虽然是万物产生的本原,是无形的运动不息的微小颗粒,但必须首先聚变成“精”之后,才能形成有形可见的万物。正如《管子•心术下》所说:“凡物之精,此则为生,下生五谷,上为列星,流行于天地之间、、、、、精也者也,气之精”、“一气能变曰精”。
  这种精是否科学家近年发现的希格斯玻色子(Higgs boson)粒子?(这种粒子具有元气的信息,其质量、能力强大无比,可以演化为万事万物)。
  或是更高一级的物质(佛教认为生命在地球上最初的出现,是由变化而来,下至单细胞的生物,上至人类,都是一样。地球形成之后最出的人类,是由色界第六天的光音天而来,他们是飞空而来的,那是由于他们的堕落,贪爱了地球上的一种肥腻膏状酥蜜天然食物,吃了之后,身体粗重不能飞行了(波粒转换),就在地上安居下来(摘自《世记经》《大楼炭经》《起世经》等)?
    究竟是希格斯玻色子粒子?还是佛教所说?还需进一步考究。不过有一共同处:波粒转换的。
  
  如果是的话:那么这种粒子内一定含有宇宙生命体的信息,即藏象生命体的信息。因而人的体内才会有藏象体系。因此,中医研究的范畴是《灵枢.天年》所曰:“人生十岁五脏始定,气血已通.......百岁,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人活天年(120)岁首无天之精已耗尽。藏象系统离去”其中的五脏、经络是中心、重点。
  
  这样的看法是否有问题,请诸位发表高见。

TOP

关于元气学说,今人王锡民教授从现代系统科学角度概括性地给元气下了一个简明的定义。    人体元气的本质:是人体整体生命系统中基因程控信息、物质和能量三者合一的功能体系,是物质、能量、信息和整体功能四者的高度统一。元气可简称为“人体生命功能”,是人体细胞的功能表现,故具有先天遗传信息的属性。    王锡民教授又用现代西医学解释:人体元气包括中枢部分的命门元气(原气)和外周部分的五脏之气。    人体“元气”的本质:元精是指人体一身所有脏腑、组织的“活细胞”,那么,元气就应该指人体一身所有脏腑、组织活细胞的功能。换言之,元气作为人体一身所有活细胞的功能,就是指人体整体系统层次生命活动总体功能的高度概括。    人体“命门原气”的本质:专指下丘脑自主神经-内分泌联合中枢的全部细胞的调控功能。简称为“下丘脑自主神经-内分泌联合中枢细胞的调控功能”。    人体“五脏之气”的本质:就是指“五脏子系统所属一切器官的细胞功能”。也就是说,心气指心脏子系统所属器官的细胞功能;肝气指肝脏子系统所属器官的细胞功能等,以此类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谢陈有唐老中医对于拙文元气观点的理解和支持。
  同时,我认为,陈老先生的思考是有益的探索。
                      王锡民草

TOP

中医气即电子(粒子)已被科学仪器及被现代物理学理论基础证实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叶苗

ksjyjs叶苗认为;
1、中医气即电子(粒子)已被现代科学仪器检测及被现代物理学理论基础证实。
2、检测证实中医望的五色即色频谱是由中医气即电子(粒子)运动形成。
3、检测证实中医气即电子(粒子)推动气血、津液在细胞组织体内的运动。

具体短文如下;
3、检测证实中医气即电子(粒子)推动气血、津液在细胞组织体内的运动
ksjyjs叶苗回复:
清静aaaaa 先生说的好,阴阳五行是前贤从实践中提炼出来生命人体电磁场客观运动的规律,是一个空间坐标系。
它表明中医气即电子(粒子)推动气血、津液在细胞组织体内的运动。
这个空间坐标系是由阴阳双鱼立体模型构成的太极球,双鱼的白鱼黑眼睛与黒鱼白眼晴是阴阳的起点和终点,在起点到终点的圆回路中,起点去终点方向的半圆与终点返回方向的半圆联合起来组成的是一个正弦波,也就是在立体球中白鱼与黒鱼交界线是一个立体交界的正弦波线,它就是中医气即电子(粒子)在立体空间运行的踪迹、轨迹或线路、回路。阴阳就是电位差。在示波器的显示图像分析中为光波包络的边界线。在白鱼与黑鱼线内的体积是质量与能量的强度,质量与能量转换的条件即为光速的平方因子加上介质常数。中医气即电子(粒子)在立体空间运行的踪迹、轨迹或线路、回路是由中医气即电子(粒子)本身运动在光频率的光速而产生三个矢量方向的力所决定。光频率的光速发生变化,三个矢量方向的力也就会发生变化,也就造成了在生命人体内由中医气即电子(粒子)推动运动作的气血、津液在细胞组织体内的运动发生各种方向运动的变化。斫以,中医学认为;阴阳、气血、津液是生命的物质基础,而体质现象即是阴阳、气血、津液盛衰变化的反应状态,也是中医藏象幅射五大脏腑系统五行论在体表神色形、光色图变化的反应状态。

郝守玉郝志玲
回复叶苗先生:气是电子的认识是标准的还原论观点,气与电子在人体系统中,不在同一层次,气是人体复杂的动力调控系统,电子水平达到这一复杂调控水平要经过很多层次,要有很多层次系统质的涌现,有了质的不同。
清静aaaaa
气是粒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不可再分的粒子。不是简单的电磁。
比电子要小很多数量级。关于气的认识,只有去修炼内功才能认知。
郝守玉郝志玲
气不是粒子,推动控制血流通的是气,推动控制血流通的不是粒子,所以气不是粒子。
hg107
用化学物理来单独解释人体的“气”的已够费劲的了。又与中医中的人体的“气”联系起来,就可想而知了......
郝守玉郝志玲
用化学物理来单独解释人体的气,是应用还原论的方法,对待人体复杂系统,此路不通。
李茂春
是的,连基本的营卫气血都不明白是啥东西,讨论五行等内容等于痴人说梦。


ksjyjs叶苗认为;
1、中医气即电子(粒子)已被现代科学仪器检测证实。

一、中医气即电子(粒子)已被现代科学仪器检测证实。生命人体中的电子[粒子] 运动在红外线波段,处在比微波要高,比x射线要低的中间光波段,红外线波长范围约为760nm-6x10.5nm,相应的频率范围约为10.12hz-10.14hz,人眼不能直接感知,但热效应显著,可用红外光电器件显示红外图象,夜视仪就是按照这个原理制成的,已经普遍应用于战场上。

二、中医气即电子(粒子)并也被现代物理学的理论基础所证实。

A、现代物理学的理论基础电子学与中医学概念等效;
并且一对一的关系对应分别为:
电子[粒子]--- 气,网络----经络,幅射--藏象,电流--气机,阴阳--电位差,阴阳乃万物之本始的意义为万种物质从开始到结束的时间与过程、踪跡、轨迹、线路即经络即网络,物质的最小基本单位为电子[粒子] --- 气,电子[粒子] --- 气的运动是绝对的概念,只要运动就有位移,有路程、即A端至B端,AB端间就有电压降即电位差,如按电子[粒子] --- 气的运动方向设A端为负即阴,则B端就为正即阳,负即阴、正即阳的仼意设定据有相对性,与参考点有关,电位差不变。

B、现代物理学的理论基础;
代物理学的观点认为世界上一切由物质构成,物质可细分,从分子、原子到粒子,粒子物理学的实验发现,绝大多数粒子为瞬息亿万变的动态网络。物理客体分物体、粒子、网络三类。物理学理论分别用质量计量和时间描述,用能量计量和位形描述两个系统。物理学研究质量,能量,电量,时间和空间之间的关系;研究光、热、电、磁等现象。微观上分粒子和场,人类生活的现实世界属于质量系统(从地球到原子,质子,电子), 能量系统则是一切运动变化的动力。

2、检测证实中医望的五色即色频谱是由中医气即电子(粒子)运动形成。

中医师望诊中更离不开色,色就是电磁场,而色的基础来自光,无光哪来色?光又是什么?
光来自自然如太阳或人造产生,从光的本质看;光是一种具有电磁波和粒子流二重性物质,即具有波长、频率、反射、折射、干涉等电磁波特性,也具有能量、吸收、光电效应、光压等量子特性。
[光量子的能量与光的波长成反比:E=hf或E=hc\r,  E为光能量,h为普郎克常数[6.62x10-27次方、尔格. 秒] ,f为频率,c为光速,r为光波长]

光波单位;光波的波长很短,以微米[um] 、纳米[nm] 、埃[A] 为单位。
1微米[um] =1/1000毫米[mm] ,1纳米[nm]= 1/1000微米[um] ,1埃[A]=1/10纳米[nm] 。

中医师望诊中更离不开色,“黄帝内经[第五十七篇]经络论==黄帝问曰;夫络脉之见也,其五色各异,青黄赤白黑不同”,即青黄赤白黑是一种色谱或光谱,人们所见到青黄赤白黑色谱或光谱是光谱中的一小部分,而光谱又是电磁波谱中一小部分,位于无线电波和X线之间,波长为4000---180nm,可见频谱表如下;
红外线-----1.5um----760nm,
红色光------760---650 nm,
橙色光------650---600 nm,
黄色光------600---560 nm,
绿色光------560---530 nm,
青色光------530---490 nm,
蓝色光------490---450 nm,
紫色光-----450----400 nm,
紫外线------400---180 nm,
红外线与紫外线为不可见光线,大家可与内经再对比分析一下,黄帝内经[第五十七篇]经络论==黄帝问曰;夫络脉之见也,其五色各异,青黄赤白黑不同,其故何也?岐伯对曰;经有常色,而络无常变也。帝曰;经之常色何如?岐伯曰;心赤、肺白、肝青、脾黄、肾黑,皆亦应其经脉之色也。帝曰;络之阴阳,亦应其经乎?岐伯曰;阴络之色应其经,阳络之色变无常,隨四时而行也。寒多则凝泣,凝泣则青黑;热多则淖泽,淖泽则黄赤;此皆常色,渭之无病。五色具见者,渭之寒热。帝曰;善。


阴阳、五行是一个系统,就是内经电磁场系统,阴阳是动力,动力来自电位差,电动势,五行是表现,表现的是幅射场,气化是实质,实质就是电磁场。

现代物理电子学电磁场理论本身就来自大量的实验,产生定理与规律又用于指导实践去掉盲目性。





中医气即电子(粒子)推动气血、津液在细胞组织体内的运动

ksjyjs叶苗回复:

清静aaaaa 先生说的好,阴阳五行是前贤从实践中提炼出来生命人体电磁场客观运动的规律,是一个空间坐标系。它表明中医气即电子(粒子)推动气血、津液在细胞组织体内的运动。
这个空间坐标系是由阴阳双鱼立体模型构成的太极球,双鱼的白鱼黑眼睛与黒鱼白眼晴是阴阳的起点和终点,在起点到终点的圆回路中,起点去终点方向的半圆与终点返回方向的半圆联合起来组成的是一个正弦波,也就是在立体球中白鱼与黒鱼交界线是一个立体交界的正弦波线,它就是中医气即电子(粒子)在立体空间运行的踪迹、轨迹或线路、回路。阴阳就是电位差。在示波器的显示图像分析中为光波包络的边界线。在白鱼与黑鱼线内的体积是质量与能量的强度,质量与能量转换的条件即为光速的平方因子加上介质常数。中医气即电子(粒子)在立体空间运行的踪迹、轨迹或线路、回路是由中医气即电子(粒子)本身运动在光频率的光速而产生三个矢量方向的力所决定。光频率的光速发生变化,三个矢量方向的力也就会发生变化,也就造成了在生命人体内由中医气即电子(粒子)推动运动作的气血、津液在细胞组织体内的运动发生各种方向运动的变化。斫以,中医学认为;阴阳、气血、津液是生命的物质基础,而体质现象即是阴阳、气血、津液盛衰变化的反应状态,也是中医藏象幅射五大脏腑系统五行论在体表神色形、光色图变化的反应状态。

TOP

按照作者的说法:父体内的的精子(含有藏象信息),交媾后在母体内经后天食物化生的营养形成解剖体系,故人类体内有阳气——藏象系统、阴气——解剖体系。二者的关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阴阳合体。
《素问.上古天真论》曰:“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
老的原因在于阳衰,即藏象系统,阳气就是先天之精,一次性生成后到10岁开始耗散,若耗散得过多过速,那么阴气就会衰老、死亡。
   
   生命终极之门,无非是说生、老、病、死。
   
        前面讲“生”已不少,现讲“老”。一、 《黄帝内经》曰:
   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 (7岁)
   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14岁)
   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 (21岁)
   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 (28岁)
   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 (35岁)
   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 (42岁)
   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49岁)
   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
   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写,阴阳和,故能有子;
   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
   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
   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
   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
   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藏衰,形体皆极;
   八八,则齿发去。……
   男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八八,则齿发去。即老。
   女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 肾气开始衰退。至七七皆老。
   余以为这样的论断,已与现在的情况不符合了,从前讲活到七十岁是古稀之年,现在随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知识水平的提高,我国人口寿命已是76岁了,八、九十岁的人很多,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应进行探讨。
   二、有的人提前衰老的原因:
  1、五脏六腑运行不正常,后天之精不足,先天之精为了调理平衡藏象付出得多。
  对于这个题目,我们放在“病”的范围内探讨。
  2、欲望多,意念杂乱、社会压力重,情志的变化,如伍子胥过关一夜白了头发。
   对于这个题目《素问.上古天真论》曰:“志闲而少欲,志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等等,这里不再重述。但佛、道两家有关这方面的知识不可不知。如:
    道家《老子》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佛教《八大人觉经》讲得:
   第一:觉悟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形为罪薮;如是观察,渐离生死。
   
   第二:觉知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
   
   第三:觉知心无厌足,惟得多求,增长罪恶;菩萨不尔,常念知足,安贫守道,惟慧是业。
   
   第四:觉知懈怠堕落,常行精进,破烦恼恶,摧伏四魔,出阴界狱。
   
   第五:觉悟愚痴生死。菩萨常念,广学多闻,增长智慧,成就辩才,教化一切,悉以大乐。
   
   第六:觉知贫苦多怨,横结恶缘,菩萨布施,等念怨亲,不念旧恶,不憎恶人。
   
   第七:觉悟五欲过患。虽为俗人,不染世乐;常念三衣,瓦钵法器;志愿出家,守道清白。梵行高远,慈悲一切。
   
   第八:觉知生死炽燃,苦恼无量;发大乘心,普济一切。愿代众生,受无量苦;令诸众生,毕竟大乐。

3、生殖多,先天之精耗散得多。故老得比常人快矣!
  对于这个题目学者李卫东说:“人类生殖是先天之精的耗散大户。”、“人的元气是一次性充实,还须后天脾胃养育,方能保养好元气,活到寿终。若房事过多,损耗过多,则寿短也。故有下面的经验之谈:年过廿不宜连连,年过三十不宜天天,得过四十要像数钱(古人数钱以五为基数即每五天一次)年过五十进山拜庙(初一、十五拜庙,即半月一次)年过六十,要像过年(即每年一次)若过多,肾亏精乏则宜夭折。”以及《房中术》中的八益:治气、致沫、知时、蓄气、和沫、窃气、待赢、定倾。
余以为综合《内经》、佛、道两家的养生方法,足可防止衰老延年益寿。

TOP

现在讨论“病”:
  《生命终极之门》是学者李卫东对《黄帝内经》的最新解释,也是给中医学的定义与定位。他认为:人类其实是个共生体,是与藏象生命共同使用着一个躯体,肉体只是藏象的工具和载体而已。中医学的核心并不是肉体,而是藏象生命体,整部中医学论述了两个关系:藏象生命体与我们解剖肉体的关系,藏象生命体与宇宙生命素的关系。因此,中医学是“中介医学”,嫁接人类和宇宙。                                                                这是一部不同于以往的《黄帝内经》释读力作。他认为这是一部伟大的医学著作——“它远远超越了我们今天的智慧水平,达到了一个我们至今无法企及的高度。” 从而将对《黄帝内经》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极具学术性同时也充满挑战性的高度。                                                          在宇宙形成的初期,宇宙的深处诞生了某种不可实证的生命形式,它们存在于星际与星际之间温度较低的虚空中,以宇宙生命素作为自己的能量来源,在近百亿年的进化个,它们具有了极高的智慧。“其中的一支来到地球.它们选择地球上一种杂食性灵长类动物,并潜入其中寄居,将自己的触角演变成了经络,将自己的主体演变成一种新的生命形式——藏象生命体。                                                                                          随着宇宙膨胀的加剧,星际闷的距离在加大,宇宙生命素变得稀薄起来,为获得足够量的宇宙生命素维持生存.它们开始向固定星球挺进、大约在几万年前,其中的一支来到地球.它们选择地球上一种杂食性灵长类动物,并潜入其中寄居,将自己的触角演变成了经络,将自己的主体演变成一种新的生命形式——藏象生命体。         
    为什么它要成为一种寄居生物呢?                                                    因为它需要通过动物的饮食、呼吸来开辟第二条宇宙生命素的来源通通,因为宇宙生命素在扫过地球轨道时,会被地球表面的植物、动物、截留和保存。  
    由此说来,人类其实是个共生体,我们与藏象生命共同使用着一个躯体,我们只是它的工具、裁体。我们在藏象生命体的帮助下,得到飞速的进化,创造了进化史上的奇迹。将来还可以在藏象生命体的帮助下,从地球生物进化成宇宙生物.进而得到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为协调藏象生命体与我们肉体之间的关系.它通过控制少数人的大脑,向人类传授一种高级的医学,这就是中医学。   
      该书的作者从《黄帝内经》没有看到给疾病下过明确的定义,从中医的角度提出一个假设:不正常的宇宙精气进入藏象系统就是疾病。所谓:“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也就是五运六气中的“太过”与“不及”。对于藏象生命来说,宇宙精气过多过少都是不正常的,均可以引起疾病。当太过时,不论来至外部空间还是来至内部,都可以引起“实”的病症;当不及时,不论来至外部空间还是来至内部,都可以引起“虚”的病症。
    对于这样的假设与看法,余觉得有道理,不过只说藏象系统(虽然讲过藏象系统已包括了解剖系统),似乎笼统?因藏象系统与解剖系统两者之间关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那么对于临证的医者来说,也应具体看待,将出现的解剖系统的病症也应予注重,起码能够帮助诊断,可依五脏与六腑的表里关系,如看到大肠的症候可联想到与肺的关系。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