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意思是,道乃宇宙万物之源。 
老子:“道可道,非常道。明可明,非常明。”
意思是,能讲清楚的道,就不是道!
老子:“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意思是,道就像是一个母体,由这个母体生下了天地万物!
老子:“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意思是:把人分成上士、中士、下士三等(老子用“士”,应该指的是有学或有能量的人)。上士者最接近道,听完了道,豁然开朗,于是去努力了;中士者对道的理解若是若非,听完了道,仍表示半信半疑;下士者比较现实,他们认为道不能当饭吃,听了道,嘲笑了几句走了! 
“不笑不足以为道!”的意思是,大多数听道的人,都是下士者,因此没有嘲笑声,那就不是什么道!
老子:“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意思是说:众人都有很多东西,而我用的都是旧的。我只有一颗愚蠢的心!那些新的东西我也没什么兴趣!
世人都在光耀自绚,而我却浑浑沌沌的样子!
世人说什么,丝毫也引不起我的兴趣!
我沉静的样子好像大海,飘逸的样子仿佛永远也没有尽头!
众人都在努力,唯独我像个婴儿样子!我和众人不同,守道而返哺。 
函谷关守将尹喜(关尹子)看天象,发现有紫气东来,料想必有圣人打此路过,便令人净水泼街、黄土垫道。
几日后一位骑着青牛的老者从东方悠悠前来,尹喜赶紧上前施礼,这位老者就是老子。老子在尹喜的盛情之下,在函谷关住了下来,二人谈经论道多年,这才有了《道德经》。
事实上《道德经》中的思想,不完全是老子的思想,里面也有尹喜的思想,应该说老、尹思想!
由于当时立书是以篆刻形式,五千字要刻上几年,所以尽可能的让每个字都表达出完整的意思。
而后士者们,绝大多数仅是通过拆字解字,去理解《道德经》中的意思。
而老子希望后人,不要从字面上去理解《道德经》,所以才有了《道德经》的开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可见老子的视觉,已然透过了天地万物漂浮在宇宙之中,无人可复制。但老子还是希望后人,从意境上赶超他,而不是从字面上理解他!所以,才创办了道教,他希望道士们通过修行与他对话!从来就没想与光耀自绚的骚文墨客们对话,尽管他们为《道德经》传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有人试图站在“科学”的角度看《道德经》,但越是这样,离道就越远,越是“离经叛道”。
本文仅我个人角度,不代表其他人!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524038180458356 |